郁康:夏季高溫來襲伴隨蚊蟲滋擾,謹防乙型腦炎
夏季來臨,隨著氣溫的攀升及雨水的逐漸增多,蚊蟲進入每年的活躍期,蚊蟲滋擾帶來的不止有皮膚鼓包紅腫、嗡嗡噪音,最可惡的是會傳播多種疾病。流行性乙型腦炎即為其中一種。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又稱日本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理區域分布特點,世界范圍分布以亞洲地區為主,是引起亞洲兒童神經系統感染的首要病因。我國是發病主要國家之一,發病高峰期在夏秋季,兒童發病為主。我省發病高峰期為7、8、9月份,各地均可發病,在陜南地區以兒童病例為主,關中地區近年在兒童發病的同時出現成人病例增多的現象。
乙型腦炎主要傳染源為豬,尤其是仔豬,蚊蟲叮咬感染乙腦病毒的豬后其受感染率很高,再由被感染蚊蟲叮咬人,即構成豬-蚊-人的傳播模式。本病潛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人感染后大多為隱性感染,而發病人群中主要臨床癥狀以高熱、驚厥、昏迷、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重癥則伴有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達20-30%,幸存者中約有30-50%存在嚴重神經系統后遺癥,包括失語、意識障礙、肢體障礙、癡呆及癲癇等,其中癲癇后遺癥可持續終生。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可防可控的。
主要防范措施有
一、接種疫苗:目前國內外應用的乙腦疫苗有滅活疫苗(Vero細胞)和乙腦減毒活疫苗兩種。我省已將乙腦減毒活疫苗納入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免疫程序為兩劑次,8月齡及2周歲各接種1劑次。
二、防蚊滅蚊:防止蚊蟲叮咬,在皮膚或衣服表面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驅避劑,睡眠時使用蚊帳、蚊香等防護用品。晨間及黃昏戶外出行時穿著長袖及長褲。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及時清除垃圾及積水,防止蚊蟲孳生。
對流行季節期間或到過流行地后出現的高熱或類似感冒病征的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